翻看办公室厚厚的一摞病历,每本都在书写一个故事。透过这些病历,我看到医疗服务的本质——不仅是技术的施展,更是人文的传递。它让我明白,每一位患者背后,都是一个需要被温暖、被支持的生命故事。医护人员以专业为矛,以关怀为盾,为患者抵挡病痛;家属以陪伴为绳,紧紧拉住患者的希望。
73岁的孔先生本应是安享晚年的年纪,却要承受病痛折磨,肺癌的诊断,让这场与病魔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充满艰辛。接受宁养院服务后,一次次随访、诊疗记录,都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携手闯关的见证。妻子默默诉说着家属的陪伴与牵挂,疾病面前,患者从来不是孤独的个体,而是牵动着整个家庭的神经。
老人属于再婚家庭,与妻子同住,妻子是主要的照顾者,却因文化程度不高而不识太多字。每次妻子为患者到宁养院取药时,护士都会将服药的方法写在药盒上,由妻子带回让患者自行服用。尽管每次宁养院护士都认真向妻子交代,可每次妻子向宁养院医护人员述及患者的服药,患者的用药情况仍显混乱。针对这一用药依从性问题,医护人员总是耐心沟通、重新指导。26次家访中,病历里反复出现的“疼痛”“NRS评分”,是老人与病魔抗争的“战场记录”;每一次评分波动、每一次用药调整,都关联着他的痛苦与希望。而在这病痛的叙述背后,是医疗服务团队的默默坚守。医护人员一次次随访、记录,从病情观察到用药指导,从生活细节关注到心理状态留意,构建起一张守护网。我们深知这些工作虽琐碎却关键,唯有凭借专业与细致,才能努力为老人减轻痛苦,争取更好的生活质量。
病历里也藏着人性的温暖。一次家访时,和患者妻子谈起拍摄全家福的想法,她妻子表示待远在浙江的女儿带外孙女回来再拍。耽搁一段时间后,社工与患者女儿沟通并征得同意,和家属约好时间完成了拍摄,过程中氛围愉悦,家属及患者都对服务满怀感动,家属以陪伴为羽翼,给予患者温暖的支撑。
透过老人的病历,我感悟到医疗服务的本质——是技术与人文的交织,是责任与温度的融合。它让我明白,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认真对待,每一次病痛抗争都需要专业与爱共同助力。而病历,作为这场生命守护战的“见证者”,记录着努力、挫折与希望,也提醒着我们:医疗服务,始终是关于“人”的事业,关乎病痛,更关乎人性的光芒。

义工们为患者与家人拍摄“爱的留影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