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入宁养院,最强烈的冲击来自“全人服务”四个字。不同于常规病房里以疾病治疗为核心的节奏,这里的空气里似乎总萦绕着一种更柔软的关切——不仅要疗愈身体的痛,更要抚慰心灵的褶皱。跟着侯老师第一次入户访视时,那位晚期患者因剧痛蜷缩在床,拒绝任何交流。我正手足无措,侯老师却轻轻坐在床边,握住患者枯瘦的手,一声不吭地陪着。直到患者紧绷的肩膀慢慢松弛,她才轻声说:“疼得厉害吧?咱们慢慢说,不急。”那一刻,我忽然懂了,比起“你哪里疼”,“你现在很难受吧”才是更重要的开场白。这种“先关注人,再关注病”的姿态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对护理内涵的新认知——原来护理的终极意义,是让每个生命在终点前,仍能感受到被看见、被珍视。
疼痛管理是宁养院的日常重心,也是我这段学习里最扎实的一课。孙大夫详细拆解“三阶梯止痛法”,王护士疼痛评估量表的实操演练,乔大夫制定个体化止痛方案,我渐渐明白,“疼痛难忍”四个字背后,可能藏着神经痛、骨痛、内脏痛等不同的密码。记得有位大爷总说“夜里疼得想打滚”,直至接受宁养服务后,规律正确的口服止痛药,有效的缓解癌痛,大爷第一次能实实在在地睡满六小时,一家人无以言表的感谢,让我认识到宁养的宝贵。老大爷清晨醒来时眼里的微光,让我真切触摸到专业的力量——它能把“煎熬”变成“安稳”,让生命终章少些狼狈,多些从容。
团队协作的高效,更让我看到温暖守护的合力。每日的病例讨论,医生的病情分析、社工的资源链接、护士的细节反馈,不同专业的声音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支持网。临终关怀从来不是孤军奋战,团结协作,才能让“守护”更有底气。
笔者为宁养患者量血压
而对家属的哀伤辅导,则让我读懂了这份工作的深层重量。有位大姐在母亲离世后嚎啕大哭:“我还没来得及好好跟她说再见。”大姐是来宁养院门诊办理退药手续的,薛护士听她讲诉那些来不及说的牵挂,和她一起回忆给母亲的“告别信”,并赞许她陪伴母亲一路走来的艰辛。看着她慢慢从撕心裂肺到平静回忆。我明白,宁养的守护,不仅是陪患者走完最后一程,更是帮活着的人,带着爱与思念,好好走下去。
宁养院的窗台上摆满了花草,走廊里飘着的香味是患者和家属送来心意。这一个月的经历在我心里种下对临终关怀的敬畏与热忱。我知道,这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——未来的日子里,我会带着这里的温度回到岗位,把“全人服务”的理念融进每一次护理,让更多生命在终章时,都能被温柔以待,带着尊严与安心,向世界好好道别。
笔者随宁养人员家访时与患者合影留念
因为生命的终点不该是荒芜的,它该有温暖的光,有柔软的守护,有被尊重的模样。而我们,就是那束光、那份守护里的一员。
文、编辑/杨永华;图/孙岩萍